第二本我平时用得比较多的,叫《全本黄帝内经》,很有趣的是,作者是佚名。这本书我是在哪里买的?说出来您大概都觉得很搞笑,是在超市里买的。这其实是云南中医药大学的专家,带了若干学生一起写的。
我觉得这本书编得很完善。因为读《黄帝内经》常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读不懂。这本书不是文言文,就是日常的文字,而且还会针对一些原文中没有交代的背景,站在他的角度给你一个说得通的答案。
还有一本书,大概读的人也不会太多。这本《黄帝内经》作者叫柴剑波,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,写得也很不错。你不懂的东西,它总是能给你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。
▲柴剑波·《黄帝内经》
还有中华书局的这本书,我平时老带在身边。不过这本书是完全站在文人角度上写的。
一般来说,医学书籍有两个出版社是比较不错的,一个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还有一个是卫生出版社,他们出的书是靠谱的,其他出版社就凭运气了。这几本书我大概说一下,如果大家要读,就尽量少走弯路。
还有值得说的就是文树德先生的英译本《黄帝内经》。这个先生特别厉害,他是德国人,他的母语肯定不是汉语,但是中国的四大经典他都读过,他就按照中文,以一种流畅的形式来翻译。
▲文树德先生
我判定英文版好坏的原则是什么呢?当他把汉语翻成英文以后,你还能不能从英文再推回到汉语。文先生在翻译《内经》时,用的词并不生僻,这就有助于我们非英语母语的人,去用英文版来辅助理解汉语——只要作者理解的对,或者是理解出他的逻辑。
当然读了几本《黄帝内经》的书以外,还要稍带着读一点《易经》的东西。我有时候会看英文版的《易经》,看着玩,因为《易经》更不好懂,没有几个人真正读得懂,我就突发奇想来一本英文的《易经》,看老外怎么读。其实他解释也未必对,但可以作为参考,而且《黄帝内经》和《易经》是有很多关联的。
读《内经》还有一本书是我觉得很重要的,就是钱超尘先生的版本。他把历年来国内中医杂志里,大家关于《黄帝内经》的解读文章汇集出了这么一本书,这个特别有趣。中国人还是有大智慧,每个人读《内经》都有自己的感悟。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,对于《内经》的理解有巨大帮助,只不过工作量还是特别大的。
▲钱超尘·《黄帝内经》
上面这些书是我比较推荐的。读《内经》最大的困难是自相矛盾,讲讲就乱套了,同一个东西有好几个点,每个人相互之间也没有沟通过,总编可能也没有认真审过稿,于是出来的东西杂七杂八,也不知道说的什么。
其实主要原因是很多背景没有交代,所以用理工思维读,尝试从“它是以怎样的逻辑,想说明怎样一件事”的角度切入,虽然显得很脑洞大开,但是你不能不承认这种脑洞大开确实让经文上下通顺,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解读方案。
经过大量的阅读以后就回到前面那个问题,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让我着迷?
我先描述一下我的着迷程度。比如说我出去做事情很累了,啥都不想干,就会打开《内经》看,书一翻开我就不累了,就觉得特别舒畅。
所以我觉得很有趣的就是,一些经典的东西,如果你站在想读明白、想把它解懂的这样一个初心的角度,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,而各种各样的答案可能每一个都是合理的,这就是经典。
还有一块我觉得挺着迷的是,《黄帝内经》其实是有哲学立场的,它不是一个只关于怎么治病的事。它是医学,医学是自然科学,虽然有人心的东西在里边,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,但它总体来说还是自然科学。在自然科学的前提下来看疾病,首先是要有一些哲学前提。
我举个例子,比如大家听徐文兵老师解读的《黄帝内经》,他讲的很好,尤其是《上古天真论》。我听这一段《上古天真论》的时候,感触可能跟一般人不太一样。我觉得《上古天真论》开宗明义讲的其实是,我不是包治百病的。
让我想起之前看一位大医的传记,他是学西医的,第一天上课他们的教授上来就说了一句话,说:“我们的学问是失败的学问,我们是要给病人治病,但是我们的病人最后都死于疾病。”这样说也没说错,很有辨证的思想在里面。
回到《上古天真论》,他一上来是怎么说的呢?比如他讲女子到了七七,“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坏而无子也”。七七就是49岁,女子就不能再生孩子了。所以如果你说到了五十岁还想生一个宝宝,就不可以了。
男子也是一样,到了七八也是天癸竭,七八五十六。但他没有说不能有子,他说“肾脏衰,形体皆极”。另外在当时文字背景下,其实是七八加上后一个八的那部分空间都符合这个定义,也就是男子到了56到64岁之间,就“形体皆极”,所以不能到62岁还希望和18岁一样。
这就是他哲学论断的高明之处——别跟我说我百病都能治,治不了的。虽然他也强调你要活到120岁,才尽天年,但是活到120岁一定很多事是不能干的。我觉得这是《内经》当中比较厉害的一个哲学观。
还有一个就是在《五脏别论》里面有提到,他说“拘于鬼神者,不可与言至德”。注意这里鬼和神是两个东西,我们先说“鬼”。古代是有用祝由术来治病的,你只相信祝由那就别来找我用针用药,说明他看病其实是有条件的。
同样“神”是指人的心神,有的人说,我只相信我的心神能治病,这个也有问题。现在媒体上有很多标题党,说某个人生病就是因为心神的问题,其实还真不全是这个,这里的“拘”字用得很严谨。
《五脏别论》里还说“恶于针石者,不可与言至巧”,意思是你不让我扎针也不让我刮痧,你的病我治起来也不会太容易。“病不许治者,病必不治,治之无功矣”,我要给你治病,你跟我说我不要你治,治之无功,“无功”是两个意思,要么没有功劳,要么没有结果,也就是治不好。
所以中医经常说这句话,你不信我,我就治不好病。在《内经》里面非常鲜明地提出这个哲学观点,你完全不相信我,我是不给你治的,这个就蛮有趣的。所以它令人着迷的就是它不是说我包治百病,而是我治病也有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