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本课只讲“竹”部的一个汉字“笵”。因为它与“范、範”有关联,我们会放在一起讨论它们的使用差别。
笵。读fàn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笵,法也。从竹,竹,简书也;氾声。古法有竹刑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写在竹简上的法律条文。
(睡虎地秦简里的秦《田律》简)
“笵”与“范、範”字形演变相关,需要放在一起讨论:
(笵的字形演变)
如上面字形演变图所示,到了现代汉语,“範”简化为“范”“笵”规范化为“范”,三个字简化为“范”一个字了。而“范”是现代汉语常用字。
“笵”的本义是写在竹简上的法律条文。它最初的字刑即写作“竹字头”的“笵”,至汉隶,多讹写作“艹”头的“范”。但“笵”的本义并不同于“范”。
我们106课讲过“范”字,它的本义是一种草,是草名。同时,范也是姓氏。这个“范”姓,据《通志·氏族略三》:“范氏,帝尧裔孙刘累之后,伊祁姓,自虞以上为陶唐氏,夏为御龙氏,商为豕韦氏,周为唐杜氏,奔晋,为范氏。”
而“笵”后又多写作“範”,这是另一个字,归《说文·车部》,其本义是古时出行前祭路神的仪节。但“笵”写作“範”时,多用範的“模型;模子”之义。
(蛋糕模子与制成的糕点)
“模型;模子”这个意义,即《说文解字注》所说:“《通俗文》曰:‘规模曰笵。’玄应曰:‘以土曰型,以金曰镕,以木曰模,以竹曰笵。’一物材别也。说与许合。”不论是用何种材料制成的模型、模子,都可以称为“範”。
至于“範”字的详细解释,到“车”部“範”本字时,我们再细说。
需要注意的是,据《汉语大字典》载“範”也是姓,这个“範”姓,源头是《正字通·竹部》:“範,姓,汉範依,宋範昱。”
有趣的是,经过对古玺、秦、汉印罗列排查,我们基本上已经找不到“範”姓印章,故此,我们基本可以认定,在秦汉以后“範”姓与“范”姓应合并为“范”姓了。
(汉印中的范姓印用字)
(汉印范昌私印实物)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说从竹之意,法具于简书,故范从竹也。《左传》曰:‘郑驷歂杀邓析,而用其《竹刑》。’《竹刑》者,刑罚科条载于竹简也。”
这里说的《左传》指《定公九年》。郑国的驷歂杀了邓析,而又用邓析制订的《竹刑》。这是“《竹刑》”的出处。
总结一下:“笵”的本义是是写在竹简上的法律条文;“范”的本义草名;“範”的本义是古时出行前祭路神的仪节。后来三字统一规范为“范”。
在简化字方案中,“范”的繁体字是“範”。因此,在用“范”的繁体时要特别注意,“范”在用作姓氏时,就只用“范”的篆书,不用“範”。这一点,我在拙文《篆刻中那些容易用错的常见繁简字》系列中曾提到过这一对儿字。
(范与範的篆书)
回到本文的“笵”字,笵的小篆写法如图:
(笵的小篆写法)